前言#
其实想到这个标题,是看了一本书 -《重新理解创业》,易道前创始人周航写的一本关于创业反思的书,我觉得这本书第一章节就很有意思。他这本书第一章标题:重新理解战略。
一想到公司战略,就觉得很高大上,而且对于基层员工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。于是我继续看下去,这本书第一章给出了周航的一些理解。
对“战略”的理解#
维基百科上关于战略的定义:
战略或策略,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(如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商业或国家利益等方面的目标)而制定的高层次、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。
看上面对战略定义,不是很好理解。来看看百科的解释:
战略(strategy)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。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。在西方,“strategy”一词源于希腊语“strategos”,意为军事将领、地方行政长官。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,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。在中国,战略一词历史久远,“战”指战争,略指“谋略”“施诈”。
① 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:战略战术。
② 有关战争全局的:战略武器 | 战略防御。
③ 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:经济战略
战略最早来源于军事,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,战争的全局计划和策略。
那对于公司来说呢?又是什么?看完上面 2 种定义,也是不容易理解。
这本书《重生思考创业》给出了对公司战略的思考:
为了给公司找到正确的战略,第一个问题要弄清楚战略应该从哪里出发:到底是概念先行,还是问题驱动?
什么是概念先行:在互联网时期,出现了很多名词,让人眼花缭乱,如新零售、消费升级、知识付费等等,大家很容易把这些新概念当成必然正确、必然有价值的趋势,甚至把这些新概念当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去追求,特别是把这些新概念当做自己的创业目标。去追这些所谓的风口。
作者认为这些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,是不可取的。
应该回归本质 -- 用户,用户有什么问题?或者说,用户的需求,你如何解决用户的需求或问题,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或问题,提供的产品给用户带来了什么独特的用户体验。
作者还说:
概念先行,是一种讨巧的思考,人们为了避免复杂思考和逻辑推理,直接得到一个结论,如果这个概念是名人说的,那就更好。新概念本身可能只是一种设想、一种愿望,远远不是一个确定的趋势。如果接受了表面的新概念,而不去深度思考,很容易把自己忽悠进去了。
当然,这些都是针对刚开始踏实的创业者来说的。现实也不乏用新概念去忽悠资本的人。
问题驱动,作者以自己创办易到为例子,他当初做易到,并不是去追求什么移动互联网或 O2O 的浪潮,作者的初衷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,比如出差打不到车,作者就想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来解决真实存在的需求。
作者现在作为一个投资人:
他特别关注的就是创业者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,创业者内在的驱动力是什么。如果他说我这个项目是VR(虚拟现实技术)、AI(人工智能),只有一个概念,那他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很模糊的,可能就会认为他容易陷入概念的陷阱里。
战略听起来很宏大,但如果难以执行,就不是一个好战略,可能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。
需求的真伪#
创业的出发点是解决问题、解决需求,接下来就要甄别这个需求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。
为什么要甄别真伪需求?
因为创业者容易有执念,觉得自己想到一个主意,就会有相应的需求。但是这个需求可能只是你一个人的个性化需求,而不是大众都有的需求-真需求,这样的需求才有价值,创业者是要做大众都有的需求。
那怎么判断一个需求是真需求、是有价值的需求?
作者总结了 3 个标准:
强烈
普遍
频繁
强烈:
用户愿不愿意为这个需求付费,愿意付多少钱。不愿意付费,说明用户对这个需求的强烈指数较低;反之,愿意付费,说明用户对这个需求的强烈指数较高。
普遍:
有足够多的人普遍存在这个需求。
作者的易到出问题,是在“普遍”这个标准上,作者给易到定位的用户群是商务人士,而不是面向全部普通人,2 种人群的人数一对比,差了好几个数量级。导致后面获客的人数、效率也差了好几个数量级。
后来的滴滴定位人群就跟易到不同,是普通人。后面经过多年的发展,滴滴的用户人群也慢慢细分了,打车服务等级也跟着细分了,这是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必然会对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。
频繁:
需求本身是一个高频需求。
当然,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的生意不容易找到。如果三个标准同时满足,也会产生一个副作用,这个生意必然是超级红海,竞争会超级激烈。
完美和简陋#
作者说:
很多人都有一种不自觉的完美主义倾向:服务体验要完美,商业模式要完美。一件事情说起来严丝合缝、滴水不漏,才觉得这件事情是对的。
其实创业做产品时,不要有这种完美主义倾向,要快速推出 MVP 产品,到市场上去验证,用户需要这款产品吗?然后根据用户反馈,快速迭代产品功能。“小步试错,快速迭代”。
创业刚开始时不需要出一个完美产品,只要保证基本功能可用,然后尽快推向市场。